阿音的《- 40℃》又获奖了 哈斯 阿音的新书《- 40℃》又获奖了。2022年7月20日公布的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与影上书房(嘉兴)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入榜图书正式揭晓。本届图书榜来自全国170家出版机构及个人推荐的302种374册图书中,评出6大类15种入榜图书,其中评选出的《年度摄影集》仅四本中《- 40℃》榜上有名。 评委评语中说到:蒙古族摄影师阿音30年来始终以草原、蒙古马和牧民为摄影主题,其作品呈现出对故乡特别浓烈的感情。他用六年拍摄完成了这部摄影集。和以马为拍摄题材的同行摄影师相比,他拍摄的这些作品显然需要吃更多的苦,耐更严酷的风霜。 这是阿音在2015年12月24日,天蒙蒙亮时在中俄边境线拍摄第一张 - 43℃严寒中的蒙古马开始,- 40℃蒙古马2017年第一次以《蒙古马精神》为标题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展拿下《第十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唯一最高奖项——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推荐奖,2019年参加第八届巴黎FOTOFEVER艺博会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展出到2021年《- 40℃》摄影集出版,荣获2021年度全国“最美的书”以来 ,- 40℃蒙古马给阿音带来的又一个至高荣誉。阿音常说:荣誉是给努力的人准备的。有人捧他天才摄影师的时候,他却低调的称自己为:文盲摄影师。 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而已。一个文盲摄影师,在这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能够闯出自己的一条成功之路,站在千千万万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人都很难达到的高度,其背后的努力是可想而知。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给“蒙古马精神”优秀摄影师评审委员会大奖的颁奖词中说到:蒙古马的精神,隐含着人文主义的情怀。苍茫中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更有天性奔放的浪漫。摄影人通过与自然生物的镜头沟通,试图找回人类最为原始的初心,挖掘出面向未来更为坚定的信心。 正是蒙古马这种《韧不拔的意志》成就了今天的阿音 。 新华社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以《蒙古族摄影师聚焦“蒙古马精神”致敬时代》为标题,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以《永不回头的蒙古马》为标题报道,其他国内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观众对“蒙古马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评价。观众说这次大奖给了“蒙古马精神”是众望所归,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老师说:能感动我的摄影展太少了,这次“蒙古马精神”感动了我。 大展以后很多地方和机构找阿音,想办“蒙古马精神”展览,但阿音都一一谢绝,又走进冰雪呼伦贝尔继续拍摄两年,2019年“蒙古马精神”成功亮相巴黎卢浮宫第八届巴黎FOTOFEVER艺博会。 参加巴黎FOTOFEVER艺博会回来后阿音对蒙古马影像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他再次回到呼伦贝尔草原深处,探索寻找自己想要的影像感觉,又经过两个冬季的艰难拍摄,终于完成《- 40℃》这本摄影集。 2021年10月16日下午青海西宁市五四酒店七层的会议室,正在进行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摄影家协会2021年全国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训班》培训课程,于会的学员和老师屏住呼吸在观看著名蒙古族摄影家阿音老师的分享视频《- 40℃》。 茫茫无艮的雪域高原,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肆虐的暴风雪几乎吞没掉天地万物,而呼啸的旋风中一群蒙古马无畏无惧的在刨雪觅食,有一位不怕严寒不怕死的摄影师卧倒在雪地里近距离拍摄蒙古马;他的车陷进几尺深的积雪里,他趴在车下在挖雪;他高举手机晃动手机费力的搜寻手机信号;他浑身挂满雪无奈的靠在车身等待救援;他呼出的哈气立刻变成白雾围绕在他头顶,挂在眼睛眉毛鼻罩上,他瞬间成了圣诞老人的模样。10分钟的视频五十几人屏住呼吸,眼窝浅的流着泪看完都会不过神来,听到班主任晓莉老师一声“还没看够啊!”的声音才如梦初醒,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虽然这场暴风雪令人望而却步,但冰雪中那一群活灵活现的蒙古马和一位义无反顾的阿音,赋予观看者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由内而外的力量和激情,让你不由热血沸腾。 这次阿音用《民俗摄影的选题与拍摄》为主题用自己三十多年的摄影经历和经验讲述民俗摄影的概念及怎么选题怎么拍摄等等。还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包括《- 40℃》在内的七个摄影专题与学员分享交流,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同学。阿音老师的课不讲理论、不讲技术技巧,只讲他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所以感动他人的不是他的课,也不全是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他的执着、他的情感和他的投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这感人的场面,作为内蒙古摄影人由衷的为他骄傲。 一同前往讲课的著名摄影家,拍摄《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陈海汶老师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阿音就好了”,著名摄影家,拍摄《李泛丝路影像》系列闻名的李泛老师说:“民族的东西消失的太快了,回过头来看阿音的民族影像太珍贵了。” 阿音说:《社会的变化塑造了我。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了我机会,从一个失学儿童走到中国摄影的最高讲台......》 是啊!阿音上蒙语授课初中二年级时辍学,汉字还认不几个。但是他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汉文自学摄影。2012年他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金像奖以后,有的杂志社想高薪聘他为图片总监,有钱人找他想合作商业摄影赚大钱......众多诱惑面前他异常冷静的回答:不! 他从事摄影三十多年来不被诱惑所动、不动摇初心,始终坚守草原、牧民和蒙古马;深入生活扎根百姓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阿音式镜头语言,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讲述祖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大发展背景下中国游牧蒙古人的故事。获得过很多大奖出版过二十几本摄影书,但《- 40℃》这本书是他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性突破。 阿音在-40℃的呼伦贝尔草原,中蒙、中俄边境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艰苦拍摄,用独特的黑白影像真实记录了冰雪旷野中蒙古马的坚韧、骁勇、狂野与柔情。于几十万幅摄影作品中精选出74幅结集出版。 该书的选图、编辑、文字、调图等都是阿音自己完成的。全书采用蒙古文、中文、英文三种文本,作为拍摄蒙古族题材的蒙古族摄影家在摄影书中用蒙古文本阿音还是第一次。三种文本结合极富张力的影像,共同讲述了蒙古马的历史、文化、生活与现状。内文分为六个部分:前言,蒙古马文化,艺术影像,作品索引,后记,拍摄日记。 六个部分蒙、汉、英三种文字将近54万字,前言主要讲述蒙古马对人类的贡献及拍摄蒙古马的初衷;图说部分蒙汉文相结合,画面里寻找话题,将话题引申到画面之外追索整理蒙古马文化、游牧文化及他的所见所闻,以文字的方式,引申并强化了他的影像价值。后记为长篇纪实文章,以《蒙古马》为主题分别讲述达西尼玛(蒙古族)、张林生(汉族)和米•巴德玛(鄂温克族)三家三个民族牧马人的故事来记录牧马人的生活现状及蒙古马的生存状态;拍摄日记是他拍摄蒙古马的日常记录。 该书共74幅经典影像以黑白为基调,文字色彩运用蒙古族崇尚的蓝色,强调了民族属性。每幅作品相互启承,多景别、多视角和多尺幅变化,如电影般叙事,营造-40℃蒙古马的冰雪世界。选用疾驰风雪中的蒙古马为护封,更加突出了感观代入。 这本书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影像视觉感染力及文字叙述性完美结合,可谓做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所以自出版以来频频获奖也不足为奇。 7月20日我看到入榜图书发榜,想电话采访阿音老师,白天打不通晚上才通了电话,他还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拍摄他的已经拍摄8年的专题《布里亚特》。他谈到获奖图书时说:一个摄影人想给社会给时代留下点什么,必须出书。“一张照片到一本书”是一个摄影师成长的过程,也是作品成熟的过程,一张照片只有到了一本书的时候它的使命才完成。比如他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中国游牧蒙古人》《中国游牧蒙古人•学校》、还有这本《- 40℃》等都是一部部完完整整记录时代、记录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作品。 他还说:我就是个拍照片的,也只拍照片,拍照片既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生活。的确他这些年来只顾拍摄,社会上五花八门的事情都干扰不了他的拍摄,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他的摄影创作,谢绝所有讲座,展览,评委等种种邀请,更拒绝和他拍摄无关的一切社交。 他最后说到:有责任心的摄影师应扎根百姓、关注社会、记录时代,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 阿音:中国著名摄影艺术家。 获得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两次被评为“中国人像摄影十杰”的蒙古族摄影艺术家。 本文作者:哈斯其木格(笔名哈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蒙古文书法家协会会员 |